时间:2022-09-07 19:56:10 | 浏览:3967
2021年5月30日,云南15头野象继续北迁,已经进入玉溪市红塔区,当地城管部门调动近70辆渣土车在大象可能途径的地方建立防线,防止大象进城。从墨江算起已经行进40余天,行程400公里,象群仿佛没有停下或返回的意思,继续朝昆明城区方向前行。
北迁象群
我们看到的所有关于这次象群北迁的报道中,都用到了一个词,“迁徙”。在生物学上,迁徙指的是动物随着季节的变化,定期地沿着相对稳定的路线,在繁殖地和越冬地(或新的觅食地)之间移动的过程。这里要注意的一个特点是,动物迁徙大多发生在南北半球间,一般是定期、定向的、从北到南的。比如西伯利亚的候鸟红嘴鸥每年都会到云南滇池过冬;无脊椎动物帝王蝶夏天生活在加拿大和美国北方,秋天就南下墨尔本;还有部分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会因为其他原因进行周期性的迁徙。迁徙可以说是这些动物为了生存进化出来的习惯。
滇池红嘴鸥
而这次迁移的象群是是从南往北走,走了400多公里还没有停下的意思,它们更像是在寻找新的长期居住场所。从理论上来说不算迁徙行为,更像迁移,也就是搬家,只是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栖息地。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教授吴兆录也推测说,这次象群北迁可能不是为了觅食这么简单,而是为了寻找新的地理单元。
航拍的“野象群”
象群北上的过程中,可能越走越迷糊,为什么植被越来越少,人类居住地却越来越多、越来越庞大。吴教授猜测可能是领头象经验不足,不但没找到合适的栖息地,海拔也越走越高,能吃的野生食物也很难找到,只能闯入沿途的村寨中“化缘”。
那么什么样的栖息地才是适合大象的呢?
食物充足
亚洲象现在的主食是竹笋、嫩叶、野芭蕉和棕叶芦等野生作物,也会吃香蕉、甘蔗、西瓜和农作物等,有时候会吃草和树皮。所以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能为它们带来充足的食物,它们的种群数量也能够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保持增长。
人迹罕至
亚洲象虽然看起来稳重,其实十分容易受惊,它们很害怕陌生的声音,听到一点动静就可能改变原有的前进方向,或是变得暴躁,做出防御性的攻击。而基于从前人类捕杀大象的历史,大象还是比较怕人类的,它们攻击人类大多数情况是出于恐惧。
气候适宜
亚洲象目前都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,中国的野生象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,现在的它们更适应春夏平均气温30℃以上、秋冬平均气温25℃以上的生活环境。
中原土地上还未被我们的祖先完全涉足的时候,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都是适合大象生存的,但生存空间逐渐缩小,几乎被逼到了死角。
公元前2000~1000年前,黄河下游等地还有大批野象分布。过了一百多年,它们就南下到了淮河、秦岭一带,在河南、上海等地的遗址中都发现了亚洲象的遗骸。随着人们在北方的活动越来越频繁,战乱不断,野象的生存空间被持续压缩。到了公元1050年,长江下游就没有野象分布了,几乎都退到了黔北一带。1830年左右就大量分布在今云南省元江、景东等地。直至今日,中国的野象栖息地被压缩到了西双版纳的勐腊县、景洪县等地。
也就是说,7000年以前亚洲象几乎是遍布中原中部和东部地区的,但却以每年1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着。不过也有部分原因是气候变冷造成的南下,在温暖的宋元时期大象的活动范围也明显北移过。
中国野象分布变迁图
中原的亚洲象就最终逼到了中国版图的“鸡屁股”上,以极少的数量苟且偷生。而如今,它们唯一的生存空间也被挤压了,这可能是象群北迁的原因之一。
生存空间被压缩
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一直存在着保护与开发相互矛盾的问题。绿色生态保护建设的计划路线赶不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,也就是说,保护的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。
从西双版纳2016—2025年生态经济产业发展规划中可以看出,西双版纳正在加快生态经济产业园区化、集群化发展速度。西双版纳将在这段时间内开拓更多更丰富的新兴生物产业,建立特殊产业体系,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群落。
这些计划的重点项目就包括:建设云南勐海古茶现代产业园、景洪市“新希望肉牛产业园”、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和生态茶园、勐腊县环境友好型生态胶园等等。十多个生态产业园区的整合、建设势必要开发更多的森林,清除更多的植被来为产业园腾出空间,野象们的生活范围又被压缩一次,离人类频繁活动区越来越近。
气候变暖
最近几年很多云南省的民众都感受到了气候的变化,特别到四五月份,昆明地区好像就不符合“春城”这个称号了。云南省多个市、区都持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。景洪的气温更是飙升到37℃以上,昆明市的气温也随时能达到30℃左右。也许象群感受到了气候的变化,认为往北的一些地方的气候也适合生存,所以踏上了北上的路程。
云南持续干旱
自2010年以来,云南持续干旱,汛期降雨量少,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匀。云南全省11个州(市),46个县(区)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旱情,全省各地因干旱造成32.24万大型牲畜饮水困难,更别说数量庞大的野生动植物。持续多年的干旱也许让大象觉得云南已经不适合生存,需要前往水量更加丰富的地区。
云南干旱
象群北迁的这一路上,一直被无人机、直升机等设备监控着,可能已经受到了惊吓,不断改变着行进的路程。象群对北方的情况一无所知,只是漫无目的地寻找栖息地,所以目前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大象返回原来的栖息地。不过换句话来说,如果不让象群自己选择最终的目的地,恐怕我们永远都不知道它们这次反常北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?
西双版纳,属于云南省的自治区,是一个美丽的地方,也是一个热门的旅游城市,这里环境秀美、气候适宜,有平时见不到的大象,有神奇的热带雨林还有热情的当地云南人民。西双版纳每一年所接待的游客众多,这里的景点也很多,所以游客们不知道如何选择怎样的景点。
西双版纳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,与老挝、缅甸山水相连,与泰国、越南近邻,国境线长966千米。澜沧江纵贯南北,出境后称湄公河,流经缅、老、泰、柬、越5国出海汇入太平洋,誉称为“东方的多瑙河”。因此,西双版纳既是面向东南亚、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,也。
在奔涌的时光洪流中,一个个新老地标的交替,给云岭大地壮阔的发展征程中留下了生动的注脚,让我们从中读懂云南乃至中国不断前进的精神密码。编者按地标,不仅是一个地方的形象、个性、气质和风貌的集中体现,更是这个地方发展的象征、文化的载体。
景洪市的大街小巷供图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的大街小巷,干净整洁、花红树绿,街道两旁的绿化丛林中蝶舞花间、蜂飞绿蓊!“车在林中行、人在画中游”成为中外游客在景洪最不舍的留言……2022年为实现“保牌进位”的目标,景洪市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
新华社客户端浙江频道8月3日电(记者 冯源)蔡希陶先生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,被誉为“植物王国的拓荒者”,他同时也是一位浙江乡贤,是浙江东阳人。“秘境雨林 风情版纳——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文化特展”2日起在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开幕,以他一生的雨。
西双版纳,那里天也美,地也美,江河凝碧翠,青山彩云追,滇南粮仓酿米酒,森林王国引人醉。接下来,请大家跟随文旅中国记者的脚步,一同走进神奇美丽的西双版纳,走进“一城一韵,一村一景”的全域旅游大花园。显山露水皆是绿,万紫千红终年春西双版纳有着世
出来旅行快一个月,从西南的成都,到西疆的伊犁,再到滇南的西双版纳,跨越了近半个中国。西双版纳玩了一周后,对西双版纳最大的印象,便是这里的美女实在是太多,一天见到的美女比一年见到的都多。夏季的西双版纳,几乎看不到一个穿长裤的姑娘,要么是这边的
云南省地图中国地理:云南省(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篇)别名“勐巴拉娜西”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,简称“版纳”、“西双版纳”或“西双版纳州”。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沿、横断山脉的南延部分,与普洱市相连,与老挝、缅甸接壤,国境线长966.3公里。
西双版纳发布 每年10月中下旬全国各地天气逐渐转冷不少老年人陆续开启避寒养老的“年度大迁徙”待次年3月天气回暖后再各自飞回家乡因此也被称为“候鸟老人”凭借宜人的暖冬气候和康养旅居资源优势,西双版纳每年都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旅居过冬,成为候鸟式
记者刚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府新闻办获悉,西双版纳州文化和旅游局今天决定,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,切断新型冠状病毒通过聚集性群体文化活动的传播途径,即日起,暂停辖区内文化旅游企业经营活动。